松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肯尼亚追踪最难得一见野生动物读 [复制链接]

1#

“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的主力军角马渡过马拉河的盛况。

前不久,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肯尼亚常见野生动物鉴赏》,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肯尼亚野生动物科普作品,也是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魅力东非”丛书的第一本。

这本书记录了肯尼亚50种常见哺乳动物和80种常见鸟类,展现了朴素而狂野的非洲自然。这本书由中国科学院的学者们编撰,因此足够严谨,而其中细腻和诙谐的笔触也使得它趣味十足。

“魅力东非”丛书之一《肯尼亚常见野生动物鉴赏》主编严雪副主编余泉王青锋佟彤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肯尼亚:从狩猎俱乐部到野生动物的天堂

这部16开的科普作品是一本解说详细的精美图册。

书中有多张动物照片,有赤地松鼠蹲在白蚁洞上张望的微表情,也有黑背胡狼与兀鹫争夺食物的紧张场面,还有狮子啃食斑马、斑鬣狗掏肛的血腥画面。这些照片生动、高清、镜头运用自如,不知道的,会以为它们出自专业野生动物摄影师之手。

其实绝大多数照片由一位科学家——本书主编、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严雪拍摄。严雪自年初次去非洲,参与了十几次中国和肯尼亚的联合野外科学考察,拍摄了上万张照片。七年下来,严雪也成了半个摄影专家。

严雪介绍,肯尼亚境内动植物密度和类群远远超过非洲其他国家,因为肯尼亚既有高山峭壁、丘陵荒漠,也有热带雨林、多刺疏林和稀树草原,为各种野生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曾经,它是欧洲富人的狩猎天堂,如今作为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已受到全面保护。

今天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出发,半天车程就能到达多个世界级的保护区。在那里,可以看到稀树草原上的非洲“五大兽”(狮、犀牛、花豹、非洲水牛和非洲象),阿伯戴尔五彩斑斓的鸟类、安博赛利非洲最大的象群、博格利亚壮观的火烈鸟种群、蓝家塔庄园里优雅的长颈鹿。如果选择7-9月去肯尼亚,还能有幸欣赏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野生动物迁徙。

“去肯尼亚体验非洲风情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严雪说,年中国就已成为肯尼亚在亚洲最大的旅游客源地,年首次超过4万人次,年已突破8万人次。

“如果问起在肯尼亚看了什么动物,你会发现中国旅行者往往无法清晰表达,只能笼统含糊地说自己‘看了豹子、狮子、羚羊’,更具体的东西谈不了,只是看个热闹,这一点有些遗憾。”严雪发现,非洲当地向导所受的专业考核其实非常严格,对野生动物种类、习性了若指掌,因为市面上有十多种有关非洲野生动物的书籍可供他们学习,“但中文版的没有一本”。

严雪认为自己有这个责任:“中国一定要有一本直观介绍肯尼亚野生动物的参考书,它不能只是简单的翻译,也不能是干巴巴的工具书,而应该根据科普需要拥有第一手的照片,甄别并综合各种文献资料,做到既具有知识性,也蕴含趣味性。”

飞翔时,火烈鸟腋下颜色鲜红,飞羽为黑色(站立时无法看到)。

野生动物保护是中肯合作的一个“切片”

《肯尼亚常见野生动物鉴赏》是中非合作的一个“切片”。

年5月,中国政府第一个综合性的海外科教基地——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非中心)成立,总部设在“海上丝绸之路”非洲支点——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并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实施管理。

中-非中心刚成立时,肯尼亚的基础设施尚未建好,严雪一行人刚到非洲时租住的是当地人的房子,年才住进了中方自己盖的专家公寓。严雪展示了中-非中心总部园区的照片,有培训中心、会议室,还有实验室和专家公寓,配置齐全、设施完备。园区内还有独特的中国园林元素,整体风格看起来“很中国”,这是当地人心目中最美的人文景观之一,也是当地年轻人拍婚纱照、举行婚礼的理想去处。

“中-非中心肯尼亚总部是‘大本营’,辐射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埃塞俄比亚、卢旺达、津巴布韦等国,面向全非洲开展中非合作、实施科技援外。”严雪介绍,中-非中心既汇集了国内18家科研单位的对非研究力量,也吸引了非洲8个国家近20家科教机构的研究团队,双方研究力量围绕科学问题和民生问题团结合作,作出了贡献,增进了友谊。

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人口健康、粮食安全和人才培养是科教合作的几大主题。比如生物多样性问题,中-非中心和肯尼亚国家博物馆、肯尼亚野生动物管理局长期合作,开展了大量的野外考察工作,启动了《肯尼亚植物志》编研,开展了反盗猎合作。

“魅力东非”丛书,就是科学家们科学考察与研究任务中衍生的成果。肯尼亚是世界上公认的研究与观赏野生动物的最佳国度之一,野生动物保护是中-非中心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中肯双方科学家在这方面携手做了大量工作。

后面,该丛书还会有肯尼亚常见植物、肯尼亚部落文化、肯尼亚自然景观、分国别介绍等内容陆续加入。“难度比较大的是人文,肯尼亚有47个部落,设想挑20到30个部落介绍,涉及婚丧嫁娶、节假日、食物、服饰、部落起源等等。有的部落聚居区偏远,有的存在沟通问题,尤其是很难遇上诸如婚嫁一类的场景。”严雪和同事们也在认真考虑如何才能有效获取丰富的第一手数据。

非洲社会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落后

说起非洲,很多人印象是模糊的、误解的。“模糊”在于把整个非洲笼统概括,分不清国与国之差异;“误解”在于认为非洲全境全都气候恶劣、贫穷与落后。

刚刚到达非洲时,严雪感到很意外,原来非洲的气候是这样的:在东非高原城市内罗毕,一年四季都盖被子睡觉,天气跟昆明差不多。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里唯一能让不经过训练的普通人登顶的就是非洲乞力马扎罗山,而其他的要么海拔太高,要么地势太复杂,想上去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行。北部非洲相对干旱,但沙漠以南很多地方并不是风沙遍地、严重缺水,非洲其实是一片富饶的大陆。“所以编这本书,就是要让大家对非洲有更多的客观认识。”

很多人以为东非大草原上对人类最有危险的是狮子、花豹、猎豹以及“帮凶”斑鬣狗、非洲野犬等,但其实狮子比较怕人,尤其是穿着红色衣服的马赛人,而且大草原上有足够的食物供它们享用。《肯尼亚常见野生动物鉴赏》介绍了一年一度的“天堂之渡”。动物们一年四季都在东非大草原上做顺时针迁徙,哪里草吃得差不多了就赶往下一处。但在每年的7-9月,百万角马、斑马大军在坦桑尼亚境内由南向北第一次渡过马拉河,再在肯尼亚境内由西向东再次渡过马拉河。这些角马与奔腾激流抗争、在尼罗鳄口中求生存,成为自然界悲壮的一幕。在每年长达千米的长途迁徙中,大量角马因饥饿、干渴、体力不支而倒毙或被猎食,只有30%的角马能回到出发地。

不过,每年雨季来临前的塞伦盖蒂大草原是大自然的“产床”,30万-40万新生角马会加入这个庞大的种群。死亡与诞生,年年都在此往复循环,生生不息。所以这些大型猫科动物吃喝不愁,不屑于抓人类去吃。但也并不代表人可以肆无忌惮,如果人类活动干扰到它了,它可能会“正当防卫”把人咬死,但初衷不是为了吃。

真正对人有威胁的其实是大象、河马、野牛这三种草食性动物。以河马为例,它看似性情温顺,实则是“非洲最危险大型哺乳动物”,攻击性极强。带小河马的雌河马尤其危险,看似笨拙,其实奔跑起来时速可达到50千米,人是跑不过的。因此人类受河马攻击死伤事件频频发生。河马和鳄鱼常在同一区域和平相处,可一旦发生冲突,论武力,鳄鱼却远远不是河马的对手。

“看到小河马觉得可爱想拍张照,千万不要干这件事。”严雪介绍,母河马可能会像疯了一样过来,不把人弄死不会罢休。

大家不光对自然环境有误解,也有对非洲社会的误解。副主编之一余泉说,很多人以为非洲都处于战乱、恐袭、疾病中,想象它是一片愚昧无知、无比危险的区域。“其实只要注意好个人卫生,一般情况下不会有问题,都说去非洲前要打疫苗,其实黄热病疫苗是国际旅行必须要接种的疫苗。”

(长江日报记者秦孟婷)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